鸣鹤的年糕,新浦的葡萄,胜山的红菱,横河匡堰的杨梅,周巷龙山的蜜梨……在前不久举行的市第六届金秋展销会上,40余家参展商家带着各自的慈溪农业区域特色产品,展现品牌助农成果,进一步擦亮“慈农优选”慈溪农业的金字招牌。
慈溪市坚持以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,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实现从依靠数量增长、规模扩张向质量兴农、品牌富农的动能转换。至今,“慈农优选”公用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已累计超过1.2亿元,“慈溪杨梅”“慈溪蜜梨”“慈溪葡萄”三大果品品牌总价值高达33.2亿元,品牌数量及品牌价值均居宁波各区(县、市)首位。
系统谋划树品牌,立足全市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。聘请省内专业公司,设计慈溪农产品整体区域公用品牌“慈农优选”标识并成功注册;按照“一业一品”的理念,先后设计推出“7000年慈溪杨梅”“鲜甜的海湾葡萄”“那只梨”“胜山红”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子品牌;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打造自有品牌,已建立葡萄、蜜梨、杨梅等优质农产品品控标准10余套,授权110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使用;新设计农产品外包装8套。
标准品控强管理,完善区域公用品牌服务体系。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,把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,推动农产品品牌标准化建设有章可循、有标可依,实现经济、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。凡是符合品控标准的,经认定授予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证书。制定出台《“慈农优选”区域公用品牌(商标)使用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委托电商公司加强对区域公用品牌的管理,优化品牌授权流程和准入门槛。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共同设立“慈农优选”指导服务站,设立“慈农优选”产品专柜18个。
线上线下齐发力,提高区域公用品牌增值效益。公用品牌创造价值,“慈米”大米品牌,成为稻农丰产增收的“致富标签”。对此,种粮大户应中范颇有感受:“同个品种的新品大米,有品牌包装的大米可卖4-5元/斤,而普通无品牌的只有2-3元/斤。”我市聚力推广“慈米”“海桃”“那只梨”等子品牌,每年成功举办杨梅节、葡萄节、年货节等“慈农优选•丰收共享”系列节庆活动10场左右,开展农产品评比、电商培训、直播带货等活动10场以上,“网上农博”慈溪馆上线商品300余款,今年杨梅电商快递超100万单。